作物研究所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主要从事瓜类、水稻等作物的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与配套栽培模式的研究;种子种苗设施利用与工艺等关键技术研究;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与推广,培训、咨询、科技防灾减灾等公益性服务。
现有在职职工39名,专业技术人员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15人;博士后2名、博士8名、硕士6名。
先后承接了国家、省、市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农业科技攻关、示范推广等各类项目300余项,累计通过成果鉴定57项;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55项;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次)、其中SCI论文27篇、EI收录18篇、ISTP8篇。收集西甜瓜种质资源400余份,建成湖北省第一家西甜瓜种质资源库,选育出西甜瓜系列品种10余个,研究总结出7种高效栽培模式,制定了21项主要瓜菜标准生产技术规范,是全国瓜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盟主。建有国家多倍体水稻育种创新基地、湖北省瓜菜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武汉试验站、武汉市种子种苗繁育中心、武汉市西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维尔福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站院士:吴明珠)、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武汉多倍体水稻研发中心、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等15个科技研发平台。
建有以西甜瓜品种选育、种苗繁育与设施利用、水稻研究与应用为主导的三个重点学料。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作物所积极倡导“以包区项目为依托,以示范基地为平台,以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公司)为纽带,以技术成果为保证”的示范推广模式,共挂牌建立三农科技服务站4个,科技示范村11个,科技示范户1000多户,1000亩规模以上的西甜瓜四新技术示范基地5个,组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0余期,累计培训农户上万人次。扶持培养了陈登宝、汪早华、王迎、吴新洲、张大海、王昆等多名西甜瓜(冬瓜)、水稻、草莓种植大户,培育打造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湖北省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蔡甸区薛山村。特别是通过大力推广西甜瓜高效栽培“四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受到瓜农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一致好评,大大地提升了社会认知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在武汉市农业生产遭受低温、大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袭击时积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组织多名专家投入科技救灾,提供技术服务,突击生产瓜菜种苗,帮助受灾农户恢复生产,充分展示出在科技救灾方面的突出应变能力和公益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