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武汉市食用菌的影响及科技对策
武汉市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疫情防控封锁措施逐步严格,目前已经禁止城乡居民出户。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武汉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虽不能到实地考察,但仍然采取各种通讯方式,就新冠肺炎疫情对武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调研,提供降低损失的技术咨询服务,力所能及的帮助食用菌经营主体共度时艰。
一、电话、网络等方式咨询了7家食用菌公司或合作社
1.武汉缘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张继)
基地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基地面积40亩,带动周边种植20亩,是一家专门从事大球盖菇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公司。目前,主要是缺少人员采菇,请不到生产工人。
问题:如果疫情时间过长,气温升高了错过最佳出菇时间,扶贫种植项目就会颗粒无收,脱贫任务无法完成。
2.湖北华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木全)
位于汉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杏鲍菇生产、初加工和销售为主的公司,周年化生产日产鲜菇6吨。
问题:受疫情影响,无员工到岗。成熟菌包大量积压,部分成品菇不能正常销售。
3.武汉健业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吴珍珍)
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是一家以海鲜菇种植、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日产鲜菇8吨。
问题:1、担心疫情目前没有人工维持正产,2、因为乡村道路被封,相关加工产品运输不出去。
4.武汉如意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珠凉)
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是一家金针菇、蟹味菇菌种繁育、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业企业,公司销售收入过20亿元。
其中日产金针菇120吨,收到疫情影响目前现销量:100吨/天,每天损失在35万元左右。蟹味菇30吨/天,收到疫情影响现滞销量:25吨/天,每天损失在17.5万元左右。
问题:担心疫情时间长,现在只有少量员工可以正常上班无法组织正常生产,大量加工产品运输不出去。
5.武汉金新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余乐)
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徐古镇是武汉市食用菌种植的老镇,武汉金新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双孢菇种植、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现有大量双孢菇鲜品滞销。
问题:疫情期间,大量双孢菇鲜品运输不出去。
6.武汉岁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王贤江)
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是一家以灵芝和白参菌种植、加工、销售和食用菌教学培训为主的公司。现种植基地无人管理。
问题:现公司管理人员急需从老家黄石市阳新县赶往武汉种植基地组织生产管理。
7.兆丰农业食用菌种植基地(夏源)
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是一个有20多户平菇种植户聚集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现日产鲜菇30-40吨,10吨以上滞销,农户自发经营权益没有保障。
问题:疫情期间,平菇鲜品运输销售不畅。
二、疫情对食用菌的影响
武汉市周边种植食用菌种类较多,春节前后是食用菌生产销售旺季,因疫情造成正常生产管理无法进行。
1.疫情期间,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将对食用菌采收、加工、包装、销售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如果疫情在近1月得不到好转,道路封闭不能解除,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将无原材料可用,前段制袋工序被迫停止,上半年将无产品可销售。
3.受疫情影响武汉市周边春季食用菌生产停滞,错过最佳制棒时节,大多数种植户都会放弃春栽食用菌,武汉人能会面临上半年无本地菇可吃的窘境,严重影响菇农的积极性和本地食用菌产业的稳定。
4.疫情影响下,大型食用菌经营主体集中出现的问题是用工难用工贵,无法实现周年化连续生产,产品流通运输不畅等。
三、针对以上企业和种植基地的问题我们提出相应措施
1.大球盖菇种植基地降低棚温、控制湿度,控制出菇量。
2.杏鲍菇工厂成熟菌包借用养菌房出菇,避免成熟菌包过度积压减小损失。
3.帮助各食用菌基地出台临时生产管理措施。
4.协助各食用菌种基地与农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办理疫情保障通行证,及时将积压的鲜菇运输出去销售。
5.统计各生产种植基地受疫情影响后生产、销售情况,将情况汇总后报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解决。
6.开展培训工作,帮助本地食用菌产业调整结构,恢复食用菌产业信心。编写相关技术资料,待疫情过后发放本地食用菌主产区。